生意人都知道,活动可以快速提升销量。因为广告和活动相比,广告是死的,活动是活的。正因为如此,很多生意人特别喜欢通过活动来提升销量。
不过,生意人通过参与或者开展活动来提升的销量,总是让人欢喜,让人悲哀。喜的是活动一开展销量就提升,悲的是活动一结束销量就断崖式下降,而且一算投入产出比,现在电商的活动,很可能是投入大于产出。因为很多生意人参与或开展的活动都是被迫性的活动,而不是主动式和互动式的活动。
很多生意人把活动仅仅理解为营业推广式活动,比如降价促销和满赠或满减活动等。事实上,生意人的活动更应该重视互动性活动,或主题式活动。
(相关资料图)
一、少做被动性的活动
所谓被动性活动是企业迫于销售业绩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甚至是电商平台的压力,而被动参与或发起的促销活动。
被动性活动主要是包括降价式活动、买赠式活动、满减或满赠式活动、秒杀活动、优惠活动、打折活动、直通车、智展等等之类的营业推广活动。
1、迫于销售业绩的压力
很多企业之所以频繁参与或开展活动,都是迫于销售业绩的压力,迫于产品销售困难。对于运营总监来说,在销售业绩压力下,或者在普遍出现产品销售困难的情况下,要突破产品销售的困境,常规的做法就是开展活动。运营总监这样做,即使效果不好,老板也不能惩罚运营总监。运营总监对老板也好交待,因为活动也搞了,但效果不好,不是运营总监不努力,而是市场不好,产品不好,从而卖不好很正常。
2、迫于竞争的压力
很多企业之所以频繁参与或开展活动,是迫于竞争的压力。电商市场上现在的竞争是异常的激烈,也很难形容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为现在的竞争不单单是价格竞争,还有烧钱战、满送或满减战、排名战、评价战、图文战、短视频战、直播战、网红战、种草战、音频战等等,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竞争的力度更大。
对于企业来说,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掌握竞争参与和发动的策略和技巧。
3、迫于电商平台的压力
电商平台本身就是企业,其经营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参与,赚取更多的利润,电商平台就会利用其操控地位,对商家进行全面操控,强迫商家参与和展开活动。因为只有商家参与活动或开展活动,才能吸引顾客的眼球,提升平台的活跃度,提升活跃顾客的数量。
比如电商平台的流量分配政策是把流量分配给最有价值的商家,即哪个商家产品销量最大,评价最好,给平台贡献的价值最多,平台就把流量重点向他们倾斜,而对于没销量的商家,平台则一点流量都不给。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商家就必须把销量做上去,哪怕是亏本都要把流量做上去。
总之,被动性的活动虽然对销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是,它是以牺牲商家的利益为前提的,对大多数商家很不利。这些年,很多电商企业开张即关门,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多做互动性的活动
被动性的活动多数是单向性活动,即商家发布活动,顾客参与购买活动。活动结束,顾客也就离开,顾客很多只是冲着价格低来购买的,没有占到便宜,顾客就不会再回头购买,所以,回头率很低,因为整个过程没有互动。
互动性活动的特点是突出互动,通过互动引发顾客口碑和传播,从而产生裂变营销,带来更多的顾客。
1、主题性活动
主题式活动是企业通过创意设计一个活动主题,以主题吸引顾客参与活动,顾客在参与活动中和活动后都会相互传播,从而产生裂变效应。
近期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小黄老师在抖音上发布了自己唱的一首童谣《小小花园》的视频而全网走红。童谣内容虽然简单,“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大大的种子种大大的花”,但正因为简单而迎合时代的特点,从而,几乎所有人都被这句魔性的儿歌洗脑了。
这种主题式的活动促销,效果好,但是策划难度较大。如果企业有策划能力,可以考虑开展主题式活动。
2、事件性活动
事件性活动是企业通过营销策划,借助某一事件,策划成具有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的,能够吸引名人和顾客参与的事件,以快速提升知名度,达到营销活动的目的。
事件性活动可以是免费的,也可能是较高费用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事件营销活动。
比如,温州的法派服饰老板,当时苦于品牌知名度低,从而销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此,老板彭星就策划了请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做形象代言人的事件营销活动。彭星只是通过电子邮件向克林顿的秘书组发出邀请函,对方都没有同意,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在任总统不能当形象代言人。但对于彭星来说却达到了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提升了。
3、公益性活动
公益性活动是企业通过发起公益性活动,来吸引顾客眼球,引起顾客注意和参与,从而快速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策略。
公益性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吸引顾客关注和参与,赢得顾客好评。比如,2008年农夫山泉发起的,买一瓶农夫山泉,捐一分钱给北京申办奥运会。结果到奥运会结束时,农夫山泉总共需要向北京申办奥运会捐款1000多万元。这就是公益性活动的威力。
标签: